过去,由于土壤蓄水难、种植效益低等问题,海门市的水稻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5万亩左右。今年以来,该市依托新型农业经营“全托管”主体,实施新一轮旱作物改为水稻种植试点,大力推进稻麦轮作生产机械化示范方的建设,水稻种植面积稳步增长,从去年的1.8万亩增至3.5万亩(不含江心沙),增幅近95%。
稻麦轮作生产机械化示范方是指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公司对农户的稻麦生产进行全程机械化服务。村或农户与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公司签订“全托管”服务合同,确定各自义务与权利。三厂工业园区厂西村,共有耕地面积2800多亩,人均耕地不足0.8亩。今年,该市委市政府提出城郊接合部实施“退白还绿”工程,厂西村积极响应这一倡议,推广水稻丰产方种植,既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也给当地的农民带来不菲的收益。据厂西村党总支书记李英介绍,厂西村的水稻丰产方土地流转租金达到了每亩800元,该村计划将大棚退还种植水稻,两年内建成千亩水稻丰产方。
据了解,今年该市新建稻麦轮作示范方,且采用“全托管”服务形式并进行全程机械作业,达到200~300亩(含)、300~500亩(含)、500~1000亩(含),按实际资金支出额的60%予以补贴,分别不超过8万元、15万元、30万元。对相对集中连片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的,按实际资金支出额的80%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元。此外,海门市对原有稻麦轮作且实施“全托管”服务面积达到300~500亩(含)、500~1000亩(含)、1000亩以上,且有新增适用机具并进行全程机械化作业,分别给予5万元、7万元、10万元补贴。
政策的引导,再加上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力省,以及稻麦种植的水旱轮作有效减少水旱虫害,减少施药,保护环境,该市水稻的种植效益比往年大为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逐年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