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南通市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如皋日报文章:唤起沉睡的农村资产
发布时间:2016-04-22     浏览次数:     来源:

 

依托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打造“银行-平台-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新模式,如皋市试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唤起沉睡的农村资产
面对人口城镇化、经营集约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以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要素流转为基础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是农村金融创新关注的热点。
如何逐步实现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信贷资源的转化,使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得到积极稳妥的解决?2014年9月,我市出台《如皋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行办法》,为进一步扩宽农民融资渠道、增加信贷支农力度、满足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资金需求提供了政策支持。
《办法》试行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市打破传统的以人担保贷款的局限性,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入市场,转化为资金,在有效解决农民贷款手续不全、担保不充分难题的同时,打破了制约“三农”融资瓶颈,使更多农民获得便利的金融支持。
 
 经营主体  贷款有了绿色通道
“以往贷款要到处求人、找熟人担保,现在可以用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对我们来说真是件大好事,解决了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难题。”去年10月,九华镇马桥村的赵伟在如皋农商行获得了20万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他道出心声:“曾经的黄土地变成了金土地了。”
为了扩大经营规模,赵伟流转了60多亩土地用于草莓种植,但资金的短缺成了困扰他的最大难题。一筹莫展之际,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作为农业大市,我市土地承包、流转面积达37.75万亩,流转率达36.22%,“脚下有地、手里没钱”一直是制约“全托管”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的瓶颈。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抵押的贷款模式,对于资金匮乏的农业企业来说,无疑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平台  农村“沉睡”资产变活钱
2014年,市委农工办牵头成立了如皋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担保平台,通过金融或产权交易中介,把有形无形资产进行出租、抵押融资或股权投资,将存量资产转化为流动的资金或资本,实现农村资产资本化。
“截至2015年末,我市累计发放15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共计5043万元,增量占南通市的26.29%,名列县(市)第一,有效解决了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资金不足、缺乏抵押贷款担保等难题,盘活了农村资源。”市委农工办主任朱为民说。
以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为服务平台,我市积极开展经营权证抵押的前期登记、审核审批、登记注销、名录提供,选定土地流转规模大、法定代表信誉状况好、具备一定抗风险能力的企业和大户为对象,通过对企业和大户需支付流转费用、土地产出值和资金实力等综合分析测算,科学确定贷款金额和支付用途,打造了“银行-平台-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新模式。在此过程中,市财政还设立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基金,与贷款银行风险共担。
 
银 行  借贷活水浇灌实体经济
“作为我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银行,我们研究制定了相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和流程,降低贷款利率,减轻农民贷款利率负担,简化信贷审批流程,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客户涵盖了纯粮种植、花木种植、特种养殖、药用植物种植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皋农商行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
金融活,则经济活。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如皋农商行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上取得了一定成效。2014年末,该行信贷支持土地流转模式入选江苏省银行业“创新服务”有影响十件大事。2015年,在前期试点基础上积极推广,助推如皋成功入选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市、区)。
在源源不断的金融“血液”润泽下,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产业化持续推进,农业发展真正实现“坐地生金”;在“沉睡资源”的“贷”动下,我市经济发展的引擎声阵阵,在蓄势中待发。
 
□记 者 陈文瑶    
通讯员王志斌 佘卉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