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南通市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伽红凯等:打好江苏特色农业牌,加快形成乡村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03-25     浏览次数:     来源:

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紧扣“稳产、增收、四提升”3大关键词,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坚持不懈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新时代以来,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相较于传统农业,特色农业尤其是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更具备将地区潜在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的比较优势,从而更具增值效应与溢价效应。因此,打好江苏特色农业牌,有助于加快形成乡村新质生产力,为江苏高水平推进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探路领航。

依托科技打好特色农业“质量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建议,一是引导各类农业产业主体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鼓励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和联合体打造,让参与合作的主体共享科技发展红利。加快推动先进农业科技项目的研发与落地转化,创新市场化农技推广模式,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不断提高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质量。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促进核心种源“苏”字号农产品的供给安全。

二是进一步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以科技创新赋能特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既要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领军带头作用,又要深入挖掘农民的乡土智慧。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引导和鼓励扶持,让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真正获得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时,引进相关人才深度参与到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等新业态的培育与发展事业当中,多元化拓展农业现代化发展空间。

依托历史打好特色农业“文化牌”

乡村文旅是拉近城乡感情、促进文化交融、加快要素交换、推动乡村振兴的产业,也是县域经济发展中颇具活力的增长点。江苏作为鱼米之乡、农业大省,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已成功创建12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射阳大米”“阳山水蜜桃”“宜兴红茶”“盱眙龙虾”“兴化大闸蟹”“东台西瓜”“如皋黑塌菜”“高邮鸭蛋”“阳澄湖大闸蟹”“如东条斑紫菜”10个品牌进入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极具字号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因此,深耕乡土文化厚度,加快推动农村文化旅游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接轨,有助于为特色农业接上跨越发展的引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特色农产品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更是一种社会产品和文化符号。推动文化赋能品牌建设,实现产品价值到品牌价值的飞跃,通过品牌溢价和附加值提升,切实增强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既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必然要求。

依托绿色打好特色农业“生态牌”

新质生产力核心要义是“以新促质”。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而言,“新”就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让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推动生态农产品价值的实现。其实质是重构农业领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个地方的特色农产品往往是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长期匹配、协调发展的结果,其生产大多已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一种稳定可持续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不仅体现了自然要素之间的均衡,也体现了自然和社会要素之间的均衡,是天、地、人“三才”和时宜、地宜、物宜“三宜”的有机结合。

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两山”转化的新途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其核心就是生态农产品价值的实现。但客观地说,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我们要坚持以产业兴旺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对传统农业产业进行变革,着力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和质变。依托特色农业赋予的历史文化内涵,打好“质量牌”“文化牌”“生态牌”,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特色农业发展,为江苏率先实现全面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作者分别为省重点智库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